跳到主要內容區

陳守信

 

 

勇往直前 專注研究

 

國際軟物質研究權威 - 陳守信

 

 

 

 

【陳守信小檔案】
級別:原科58G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
.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碩士
.美國密西根大學核子科學系碩士
.加拿大McMaster大學物理系博士
現職: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子科學與工程系核子科學技術組應用輻射物理榮譽教授
.中央研究院院士
.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自小聰穎的陳守信,很早便展現出從事科學研究的才華與天賦。自清大原子科學研究所畢業後他前往美、加留學, 取得博士學位,成為全世界軟物質研究的權威,以及最頂尖的散射研究專家,開創多項雷射散射及中子、X光散射分析理論 而獲獎無數。其最高成就為2006年發現水的第二個低溫臨界點200K,因而於2008年榮獲美洲中子散射學會所頒贈的最高學術 榮譽-克利福得夏爾獎(Clifford G. Shull Prize)。
此外,截至2010年夏天,陳守信曾經在世界一流期刊刊出380多篇研究論文,以及超過30篇左右專門回顧文章,並編輯了四本專書及著有兩版《光子及中子與物質作用》一書,其研究論文廣泛被引用。

享譽盛名之際,陳守信從未忘記回饋清華母校,19972003年間,他在核能研究所擔任第二代台灣研究用反應器TRR-II建造計畫的技術審查委員會召集人,雖然因政黨輪替,計畫斷,他並不因此失去信心,目前正與該單位合作有關核能除材料的研究,依然為台灣的核能安全盡一己之力,同時協助竹及北京清華參與世界級的中子源設施的使用規劃。由於陳信在學術研究上的傑出成就,以及對母校發展的重大貢獻,華大學於2006年頒贈他傑出校友獎。同年,他也獲選為中央究院院士

 

 

 

清華在台建校首屆研究

陳守信這位世界級的物理學家,出生嘉義朴子名門之後父親陳壁玉是鎮上唯一的醫生,母親則是當時唯一的助產士他是家中12個兄弟姐妹中的老么,因為家境不錯,父母培養子亦不遺餘力,全都送到日本留學,他則留學美國、加拿大

雖然家境不錯,但他3歲時父親過世,由母親獨自照顧至國小五年級時,母親認為他應該及早學習獨立,讓他在10時,跳級考上台南一中,6年後考上台大物理系,接著進入清原子科學研究所就讀,當時清華剛剛在台建校,第一屆僅招15位學生,同學都來自台大電機、物理、化工、化學等科系

由於新竹校區的校舍尚未完工,因此第一年就在台大化系、物理系、電機系上課,教授也都出自台大,其中讓陳守印象深刻的是教物理化學的潘貫教授。當時已有從美國來的國學人,例如教核子物理的李博教授以及吳大猷教授。其中讓陳守信受益最多的課程是吳大猷教授的量子力學。美語會則由梅貽琦校長親自上課,只是同學們對於梅校長的美式幽如同鴨子聽雷,全都不懂得笑

和善仁慈的梅校長乃留美學人,作風美派,對學生十分照,經常向同學介紹美國的生活情形,當時他兼任導師,開了清華的導師制,影響所及,班上同學全都留美。說到這裡陳守信呵呵一笑地說:「記得清華第一年校慶時,梅校長還美國香檳請大家喝,只不過同學都是土包子,根本不知道那什麼東西。

升上研二便來到新竹校區上課。當時正處於建校草創段,校園一片荒蕪,周邊盡是稻田,原子爐才開始籌備,學建築除了教職員宿舍和學生宿舍,就只有一棟教學大樓。那新竹顯得很鄉下,校門口前面只有一排小吃店,同學們想逛打牙祭,只能到城隍廟吃點小吃。不過因為清華建校的資金自庚子賠款,學生不但免學費,吃住獲得全方位照顧,一個還有三、四百元的生活補助費,和一般學生相較,算得上

在清華就讀期間,還有件特別的事,研一時,大學同學君山成了陳守信班上的助教,他回憶著沈君山的個性:「他個多才多藝的人,當時大家一起上課,一下課他就下圍棋或加課外活動,非常的活躍。」後來沈君山當了校長之後,馬飛到美國與他會談,聘請他擔任原科院諮詢委員至今,希望重他在麻省理工核工系擔任長期終身正教授的經驗,把美國教學方法和研究介紹到國內,其後,沈校長亦提名他為中央究院院士

 

 

 

• 清華大學在台建校後第一屆原子科學研究畢業生與梅貽琦校長(中著西裝者)合影第二排右一為陳守信(陳守信提供

 

 

 

梅校長協助留美事

1958年畢業時,原本陳守信要入伍服役,正巧聯合國國原子能總署首次提供台灣一項特別獎學金,協助台灣學生到國學習核能方面的知識,在350多人報考中,經過筆試和口後,陳守信考取第一名。考試合格後,才發現他沒服兵役不出國,因此,梅校長特別協助他申請緩訓,讓他得以前往美密西根大學核子科學系攻讀碩士學位。當時梅校長住在台北華街,臨行前,他到那裡向梅校長告別,梅校長拿出超過百美金要他帶在身上。陳守信說:「梅校長就像自己的父親一對待我們,幸好當時他給了我這些美金,因為剛到美國第一星期還不能領獎學金,有了這些錢才讓我安然度過在美國的一個禮拜,雖然不久後我就把這些錢寄還給梅校長,但對他愛護仍感念至今。

當時計畫留美兩年就回台服役,但兩年後陳守認為應該先拿個博士再回較妥,因此寫信告知梅校自己的規劃,梅校長十分認可他的想法,於是協助延長兩年,兩年後陳守信自忖再一年即能拿到博士學位,但台灣當局告知一定回國服役,不巧那年梅校長過世,無法協助延期,他不想中學業,因此沒有即刻返國,不料台灣當局竟然註銷他的護照讓他無法繼續留在美國。當時他的夫人已在密西根大學取得士學位,也在加拿大有個非常好的工作,思之再三,他決定赴加拿大,並申請到McMaster大學物理系攻讀,他的博士論研究的指導教授乃赫赫有名的加拿大諾貝爾獎得主Prof. B. N. Brockhouse教授,發展出用空間群(space group representation)分析複雜晶格之聲子圖譜,成為日後學術界從事晶體散射分所使用之標準理論。陳守信說,由核工所轉讀物理所,他又到自己喜愛的物理,此後一輩子的研究都受到這位指導教授影響

兩年後,1964年,陳守信拿到物理學博士學位,短暫地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物理系擔任助理教授後,隨即到英國做博後研究。於1967年在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組和諾貝爾獎得主Prof. N. Bloembergen從事博士後研究,發展出世界第一套雷射散射位光關連器(photon correlator),成功完成在混合液體近臨界點光散射研究,開啟了日後世界上光關連散射(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然後在1968年立即到美國省理工學院核子科學與工程系任助理教授,7年後榮升終身正授。到了2008年榮獲美洲中子散射學會的最高學術榮譽的克福得夏爾獎(Clifford G. Shull  Prize)時,他的研究成果已達顛峰,目前全世界僅有4人享有此殊榮

 

 

 

鼓勵清華學子發展真正的興

回顧過往,陳守信說,他唯一的遺憾是沒有機會回清任教,這是當年梅校長協助他出國時,提出的唯一條件,但緣不具足,因此,多年來,他總是盡可能的協助清華事務,括擔任清華院系所的諮詢委員,協助籌設核子工程與科學研所,並曾數次對原子科學院各系所的教學與研究發展提供言,積極推動同步輻射X光及中子束的應用研究,另外,對如何利用清華原子爐進行各種研究提供寶貴的建言,同時,年來也一直透過自己在美國的人脈管道,提供清華多方的協及建議等等。目前,他也擔任清華榮譽講座教授,積極建議華成立中子散射研究中心,同時建立與北京清華的密切合作目,以充分利用兩岸的科學能力和成就

對於清華學子,陳守信期勉有加,他說,想要成功,定要真正發展興趣,並有深刻和專心的研究,然後要有良師友,和家人的關心和支持,例如他的二位博士和博士後指導授及一位合作夥伴,後來都是諾貝爾獎得主。至於他的夫人欽智教授,則是兩個世界大型數位記憶網計劃的首席負責人兩人相濡以沫長期支持,才有今日的成就。最後他鼓勵清華子:「做學問一定要克苦,當年留美的學生生活貧困,但一要拿到學位,所以非常辛苦,但是現在社會普遍富有了,年人反而不像以前那樣努力,留美的學生也減少了,許多都以錢為目的,這樣社會就不會進步,反觀有的國家,雖然也有,他們的學生還是很努力做研究,這才是社會進步的原力,台灣的學生實在應該加把勁。」(林瑞珠/採訪整理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