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玄
學術第一 效率行事
永遠喜歡自己做的事 - 劉兆玄
【劉兆玄小檔案】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
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交通部部長
.國科會主委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行政院院長
1943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的劉兆玄,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後來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1971年歸國後,歷任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教授、理學院院長,行政院國科會副主任委員,於1987年8月出任清華大學校長(1987年8 月∼1993年3月)。1993年2月27日赴新職交通部部長。1996年任行政院國科會主任委員。1997年底出任行政院副院長。2000年卸下行政院政務後,擔任清華大學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召集人,中國國民黨智庫副董事長,2004年擔任東吳大學校長,200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至2009年9月。
對劉校長來說,與自己花了二十多年青壯歲月相處的清華大學之間的關係,不只是漫漫時光,早已是深植心中絕不會終止的親如家人般的情感。
初識清華 朝氣學風印象深
「相較於當年其他學校的保守學風,清華『接受改變』的學校氣氛,最讓剛回國的我印象深刻。」1971年,年僅28歲的劉兆玄成為清華校園裡唯一一位身穿喇叭褲的教授。
「剛來清華時,正好是秋天九降風展現威力的時節,滾滾風沙裡,未鋪瀝青的光復路上還有三輪車來回穿梭,校園裡多的是二、三層樓的矮房子,學生也才一千多位,整個學校呈現單純學術環境的質樸樣貌。」憶起六零年代的清華初建設前的原貌,劉校長眼神裡也隱隱透露著懷舊之情。
劉校長表示,在那個年代裡清華是許多歸國學者的首選。有別於當時的台灣大學,享有同樣聲譽的清華大學年輕教授多,學風格外有朝氣,歡迎有創意的學者回國任教的態度,更是吸引各界學術人士選擇的關鍵,劉校長一來清華就深感榮幸且覺得是做了對的決定。
個人與清華 走入學術的高峰
劉校長在清華大學化學系擔任副教授、教授,一直至理學院院長、校長,這段為期10多年的時間,校長不僅個人學術達到高峰,也帶領著清華的學術聲望到達一個高點。
「會當上校長,對自己來說也是個意外;保持著『勇於嘗試新鮮事』的心情,擔任校長也令我覺得愉快。」1987年身為國科會副主委的劉兆玄收到訊息時人正好在國外開會,接到當時主任委員陳履安轉來的指示:行政院長俞國華已任命毛高文 校長出掌教育部,請劉校長接任清華大學校長,要劉校長立即返國晉見院長,年僅43歲的劉兆玄校長就走馬上任。
以「喜歡自己做的事」的態度來看待即將上任的校長職 務,劉校長在任期裡總是認真且有趣味地處理一切事務,並將提昇、推廣學術擺在心中第一位置,持續一做6年。劉校長謙虛表示因為有著之前各任校長打下的良好基礎,清華在學術上享有極佳聲譽,學生與教授的素質也相當優越,上任後再勇於創新,成績立刻顯現。當時清華的理、工科已有一定成績,文學院則在毛高文校長時已經推動,生命科學院所則在劉校長任內設立。「感覺上全校師生都熱烈地投入教育及研究,一群人共同為清華的學術而努力,整個校園氣氛感覺是相當美好的。」因此,在1991年清大教授同時在理科、工科與文科上獲得教育部學術獎;清大整體學術水準的持續提昇,是劉校長在任內最感到滿意與快樂的事了。
•(劉兆玄提供)
學術四巨頭 齊聚清華締佳話
清華大學雖傳承自大陸,但在劉校長之前兩岸清華其實並未有太多交流,1991年正好是清華八十週年校慶,劉校長特別傳真給北京清華慶賀,開啟了兩岸清華正式交流的開端。
校慶期間劉校長還成就一件被學界津津樂道的不可能任 務。為慶祝校慶,校長特別邀請了四位世界級的清華校友一同 在新竹清大舉辦慶祝座談,包含:楊振寧、李政道、李遠哲(清華碩士)、陳省身(數學家)等四位在學術上都有至高成就的學者一起出席。當時,楊振寧與李政道早已反目不相往來,兩人可以共同出席,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李遠哲還對劉校長說:「劉兆玄你好大膽,居然敢請他們一道回來。」原來,劉校長請出吳大猷院長以「恩師」名義給兩位寫信,於是以「母校」校長身分發出的邀請,兩人都出席了。
精彩的座談,帶給清大師生頗多震撼,席間揚、李兩人對研究物理的人究竟覺得是數學重要或是物理的直覺重要而有了 一些爭論,身為主持人的劉校長轉請陳省身教授來作一評論,問他說:「你對這個問題的意見是什麼呢?」陳省身立即回 答:「數學是沒有用的東西。」全場聽完一呆,「可是沒有它什麼都不行。」聽完全場大笑。學術交流所激盪的燦爛火花, 想必深深烙印在所有清華人的腦海中。
積極建設 校園美麗風景
劉校長任內除了對推廣清華學術非常認真,對於校園建設也相當積極。「我當校長時清華學生已經六千人左右,校園建設必須更有規模才可容納這些精英。」適逢那一段時期高教經費充裕,劉校長在任內以嚴謹態度制定了校園的中長程建設規劃,在「綠地不減少、樓層加高」的原則下,擴大學校的建設,奠定了現在清華校園的美麗基礎。
「那幾年學校的變化是很大的,在自然景觀必須維護的情 況下,建設出如今清華校園的模樣。」那個時候全校師生對校 園環境的任何細小事件都很關注,劉校長記得有一年成功湖水 優氧化,成為校園裡的頭條新聞,全校行政人員繃緊神經,終 於趕在開學前清理完畢,恢復了成功湖的美貌。另一次是修路 關係,校園中有一棵大樹必須搬移,也引起全校師生的熱烈討 論。全校一致愛護校園如愛家的心情,劉校長比任何人都感受 深刻。
不時會回到校園裡的劉校長,如今還常常和夫人帶著早餐 坐著清華後山湖畔,望著這片綠意美景,感性的他總在此刻深 深感受到身為清華人的無比幸福感呢!
勇於改革 堅持作對的事情
劉校長當校長時,政治環境正值戒嚴時期之末,當時有所謂「學潮」、「獨台案」事件產生,校園學子儘管對民主認知與成熟度有所不同,但在一些事件裡,卻可看出劉兆玄校長領先潮流、勇於改革的一面。
「當時的學生想要追求民主,我認為凡是方向是對的,就要帶頭開放,比學生想到的更先更快,這樣才能引導大家朝理性成熟的方向 走,而不是被推逼著走,失去了方向。」劉校長表示。例如那個年代的學生們要求要進入校務會議裡列 席旁聽,當時許多教授不以為然,因為沒有一個其他學校有此先例,劉校長認為學生進入校務會議中有益無 害,決定開先例讓學生代表正式出席校務會議,當會議進行一 切透明化後,學生加入校務會議不但不會鬧事,他們反而以清華首先開放為榮。除此之外,當時清華還通過一本屬於自己學校的組織章程,通過了校長須定期接受公評但任期不受限的條款,以現今眼光來看,是非常先進有理想的規章。
另一個事件則是調查局在清晨抓走一位清大歷史所的學生,即所謂的「獨台案」,引發學生抗議事件。劉校長認為情治單位不應進入校園,也不可以在沒知會校長的情況下就貿然抓人,他必須公開表達抗議。雖然政府早已於1987年7月宣佈解嚴,但以劉校長官派身分,這樣的舉動仍讓許多人認為相當大膽,但他絲毫不擔心這麼做會對他造成負面影響,堅持作對的事情,而這也就是劉校長做事的原則。
還有一個媒體傳了一個多月、報導清華校園充滿輻射污染 的以訛傳訛事件,當時劉校長明快地決定將所有檢查及研究報告資訊公開,並以學校行政主管以身住校園為文宣主題,安定學生及家長心情,很快就澄清真相,也展現了劉校長有效率與魄力的做事態度。
•(劉兆玄提供)
沒有負面 展現正面能量
「給每個人一個適合他、可盡興發揮的舞台,就能欣賞到一齣齣精采的演出。」劉校長對清華師生的優質有信心。但也因為校風自由的緣故,當時有不少學界人士覺得清華的教授與學生似乎比較難搞,但劉校長卻從來不這麼想,且常說:「在我眼中沒有負面的人,只有以何種方式讓他的能量朝向正面發揮;在清華能夠一次領導如此多優秀而能獨立思考的人,真是我一生的幸運」。
當校長的他,思索著如何讓這群人有空間發揮才能。對於研究能力強的教授,校長努力爭取資源,給予計畫補助;對於教學能力強的教授,更在每年評比後親筆送上自己的感謝之意,教授與學生們都能感受用心,因此營造出一個很具向心力的良好學習環境。這儼然也成為清華學生今昔一致,在校園裡可以充分享受到的融洽氣氛。
•(劉兆玄提供)
永遠喜歡自己做的事
走出清華大學校門,劉兆玄校長曾擔任交通部部長、行政院國科會主任委員、行政院副院長與行政院院長等政府公職,對於新職務從不畏懼,也總是以「不強求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努力去喜歡自己所做的事」的執著態度認真地堅持理想,其成績與貢獻,讓所有清華人都引以為傲。
在清大一百週年將屆,劉兆玄校長深深獻上祝福。期待著清華大學的學術地位能更上層樓,兩岸清華的學術、學生以及創意交流可以更邁開大 步,有著光榮歷史和層出特色的清華,仍有N個百週年等著它繼續輝煌前進。(戴卓玫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