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高文
實踐夢想 堅持改革
築夢踏實邁向一流之大學 - 毛高文
【毛高文小檔案】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士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工程碩士
.美國卡內基邁倫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經歷: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研究工程師、高級研究工程師
.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化學研究所所長兼系主 任、工學院院長、校長
.教育部部長
.總統府國策顧問
.考試院副院長
.駐哥斯大黎加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現職: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
1972年,台灣剛退出聯合國,處境極為艱難之際,原於美國通用汽車(GM)擔任高級研究工程師的毛高文,在徐賢修校長的延攬下,毅然放棄美國的高薪與安定的生活,回到台灣協助清華大學創設化工系所(當時稱工業化學所系),從所長兼系主任、工學院院長到校長(1981年8月∼1987年7月),最後榮升教育部長,毛高文把人生最精華的12年奉獻了給清華。
「我有一個習慣,離開一個地方之後,就不再過問。」從擔任清華工學院院長、台灣工業技術學院院長(現為台灣科技大 學)、清華大學校長、教育部長等,毛高文都抱持相同的態度。 他在擔任校長任內,堅持不發聘書給自己,所以離開了清華, 也沒有再回清華教書。
在通用汽車研發最先進燃料電池
「我一生只有找過一次工作,就是到通用汽車研究實驗室擔任研究工程師。」從台灣大學化工系畢業後,毛高文赴美留學,取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工程碩士學位,畢業後他隨即前往通用公司上班,為弟弟籌措留學的保證金。他說,當時申辦學生簽證,每人要繳2400美元保證金,那是一筆很大的數目。父親定下一個規矩,做哥哥的要幫弟妹們籌措留學保證金。工作一年半之後,他再到卡奈基邁倫大學完成化學工程博士學位。
當時美國通用汽車的產量稱霸全球。毛高文在通用汽車的研究實驗室負責研發最先進的燃料電池,用於發展電動車,前後共五年多的時間,由於表現極為傑出,通用汽車先後二次給予毛高文留職停薪的機會,一次是去完成博士學位,另一次則是回台灣協助清華大學創設工業化學系所。
放棄高薪 回清華創辦工學院
「我對做研究非常有興趣,從來沒想到去教書。」毛高文說,當年應徐賢修校長邀請回台灣擔任客座教授,講好一年,於是一年後他回通用汽車。不料,徐賢修再度邀請他回台灣協助清華創辦工學院並發展電動車。這一次,毛高文陷入長考,基於回饋國家社會的心,加上他對這兩項計畫很有興趣,也非常喜歡清華的環境與學術風氣。在爭取到太太的支持後,毛高文向通用汽車提出了辭呈。
1974年毛高文再次回到清華,這次心中已為清華工學院的未來發展畫好藍圖。對他而言,這是一個夢想的實踐,這是在國外做研究無法達到的。令他印象最深的是,當時新竹還是一片荒涼,清華的教授們晚上經常聚在校園內天南地北閒聊,結果激盪出科學園區的概念。這個點子最初由徐賢修校長提出。新竹有清華、交通兩所大學負責研究,工研院負責發展,科學 園區負責製造,最後則是出口到全世界,結合了研究、發展、製造與市場等有利條件,徐賢修後來在國科會主委任內大力推動新竹科學園區。
推出「清華一號」 開啟國內電動車研發先河
清華工學院設立之初共有四個系,包括工業化學系、材料科學系、動力機械系與工業工程系,教育部要求必須具有特 色,因此四個系都各有特殊研究領域。毛高文在工學院院長任內積極推動電動車的研發,1974年首度發表自製電動車「清華 一號」,從新竹走省道一路開到台北,開啟了國內電動車研發 的先河。
早在40多年前,毛高文在通用汽車曾撰寫報告指出,「電 動車的真正使用是50年後的事。」電動車最關鍵的元素是電池,需要長期跨領域的整合研究。同時需要建立一套支援系統,以利電動車的推廣,例如充電站的設置等。當時推動電動車計畫,曾與許多廠商合作,例如,馬達方面找東元電機,控制系統找士林電機,車身找三富,輪胎則找南港輪胎,另與湯淺合作改良鉛酸電池等,目的就是希望在國內打下將來發展電 動車的基礎。他認為,台灣具有發展電動車的潛力,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與鼓勵。
• 暑期科學研習營,毛高文教授向研習營學員談話(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珍藏資料)
第一位非清華校友出任校長
「清華是一個有傳統的學校,我喜歡這個傳統。」1981年8月,毛高文出任清華校長,首先成立長期發展 委員會,提出第一個五年發展計畫,包括新學院和系所的成立、既有系所的合併與調整、跨院系所研究和教學中心的推動、校地規劃等。
由於他並非清華校友,在校務的推動上加倍辛 若,為取得共識,花費許多時間做事前的充分溝通。
清華原是偏重理工的大學,毛高文擔任校 長期間,積極推動人文社會科學院與生命科學院的籌設,使清華邁向均衡發展的學府。當初有一個插曲,分子生物研究所要改名為生命科學研究所,「生命科學」是由Life Science直譯而來,送到教育部時,教育部擔心外界以為這是與算命、命運有關,後來還是被毛高文說服了。
在清華第一個五年計畫中,校地的規劃與拓展是最繁重的工作。毛高文在校長任內開發了梅谷、相思湖,打掉原子科學院的圍牆。當時梅谷那片地很大,有許多墳墓,山上後面也有 一塊地可以連接到新竹科學園區,那兒也有許多墳墓,必須設法遷墳,這是非常困難的大工程,也曾引發許多批評。不過, 他認為,梅谷後面這塊地一定要拿下來,這牽涉到清華未來的發展需要,否則可能被交大拿走,因此主動與新竹縣市政府溝通,並向教育部爭取經費。由於這是一筆很大的經費,需由教育部分年編列。後來第二個五年計畫也草擬完成,就包括了擴大校地案,毛高文接掌教育部之後,順理成章繼續支持清華大學的預算案。
強調質的提升 研究與教學並重
毛高文認為,頂尖大學必須具有培養一流學者的能力,可以自己培養一流學者的大學,才是一流大學。頂尖大學一定要 有自己的目標與理想,不必追逐國際上某些排名,更重要的是「質」的提升。
與其強調教授平均發表的論文篇數,不如重視所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這才是「質」的提升的具體指標。他同時推動「教師傑出教學獎設置辦法」,每年定期頒獎給教學最傑出的教授。這個獎項出發點是要鼓勵教授們在做研究之外,亦要重視教學。實施之後,的確對教授們有相當的鼓勵作用。
• 毛高文校長(左一)陪同李約瑟博士(Dr. Joseph Needham)(左二)參觀清華(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珍藏資料)
蔣經國生前任命的最後一個部長
1987年7月4日,毛高文接任教育部長,政府隨即在7月15 日宣布解除戒嚴,國內各項社會運動風起雲湧。毛高文在上任前已做好教育改革的藍圖,準備去打這一仗。當時教育部長雖然有官舍,但毛高文卻選擇自己租房子住,因為他隨時準備走路。未料,他的教長任期長達5年7個月。他笑說:「當時家裡和教育部唯一的關係是,電話是公家的,其他都是自費。」
毛高文是蔣經國生前任命的最後一個部長。交接典禮結束後,他接到總統府的通知,蔣經國總統召見。當時蔣經國的健康已大不如前,毛高文簡短向蔣經國報告說「解嚴後有許多地方要進行改革。」蔣經國則回答:「那就去改啊!」
面對解嚴後驚濤駭浪的年代,毛高文的教育改革有二大目標,一是去除教育的意識形態,二是教育制度彈性化。他採取「中間偏開放」的原則,社會處在開放與保守的拉扯中,某一 股力量特別大,將造成動亂,因此開放腳步必須非常審慎。
毛高文上任後遇到的第一個抗議案件與吳鳳案有關,結果他明快同意把國小教科書中有關吳鳳的部分刪除,令抗議人士相當意外。他同時主張將「二二八事件」編入高中教科書,將大學的「國父思想」課程改為選修課。他鼓勵學生課餘時學習 方言,因為方言是重要文化資產,如果消失了,是社會一大損 失。此外,當時各學校都有調查局設置「維安秘書」,毛高文 主動撤銷這項行政命令,令調查局相當不滿。
教育制度彈性化方面,毛高文在教育部長任內修訂大學法、私立學校法、教師法等,主張學術自由、校長遴選等。在爭取經費方面,毛高文展現強勢作為,教育部的預算由最初三百多億增加至一千億元,大幅擴充各地中小學的教育經費;在大學方面,毛高文更推動設置「校務基金」,讓大學可以擁有彈性使用的經費。
• 1986年校慶,毛高文校長(中)接待俞國華院長(右)入座,左著藍衣者為俞國華夫人董梅真女士(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珍藏資料)
推動技職教育 紓解升學壓力
長久以來,升學壓力是我國教育最為人詬病之處,大學聯招被批為「怪獸」,毛高文在教育部長任內成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推動「推薦甄選」,打開多元入學的大門。他同時開放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增設多所國立大學如中正、東華、 暨南等大學,將私立三專改制為學院,以及推動技職教育與一 般教育平行發展。他認為,辦好技職教育,自然可以有效紓解升學壓力。
毛高文從工化所所長一路到教育部長、考試院副院長、駐哥斯大黎加大使,人生的路似乎一帆風順,不過,他提到小時候生病,曾經有二度休學。他說,那二次休學對於磨練他的耐性有很大影響。他強調,人的一生沒有永遠的長勝將軍,失敗是一種考驗。
他奉勸年輕學子,不論將來想做什麼,一定要把目標想清楚,至少大學畢業前,弄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他以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與年輕人共勉。(謝錦芳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