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助人 挑戰極限
勇於創新 開啟事業高峰 - 陳來助
【陳來助小檔案】
級別:化工92D
學歷:
.美國亞利桑那州Thunder Bird學院EMBA
.國立清華大學化工碩士、化工博士
.台灣大同工學院化工系學士
經歷:
.工研院電子所薄膜技術發展部經理
.達碁科技LCD一廠廠長
.友達光電桌上型顯示器事業部副總經理、 製造總部副總經理、資深副總經理
現職:友達光電總經理暨執行長
現任友達光電總經理兼執行長的陳來助,於1986年考上清華化工研究所,1992年取得博士學位之後,便進入工研院電子所服了6年的國防役,擔任薄膜技術發展部經理,從此展開他的科技人生,在光電與半導體之間穿梭,年紀輕輕就升任友達光電的CEO,真是英雄出少年。
有幸進入清華多元的研究環境
陳來助的父母親來自嘉義,他雖在台灣的首善之都台北市出生、成長,但自小家庭生活相當清苦,因此從小便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他的父親是魚市場的搬運工,每年寒暑假時,他得在凌晨一點半起個大早,幫父親到冷凍庫裡搬魚貨,更小的時候,因為家裡買不起煤球,他得到青年公園外的淡水河邊撿煤屑回家燒飯,為母親分擔家務。因為家境的關係,陳來助一路靠著助學貸款及清寒獎學金直升大學、研究所。
大四的時候,因為進行了一個利用電腦來控制酒精蒸餾的專題研究,引起他的興趣,在考上清華化工所的第一時間,馬上到學校拜訪研究控制的教授,希望能請那位教授指導研究,但那位教授太熱門了,已經招收額滿,他於是轉而選擇剛學成歸國的燃料電池專家薛康琳教授。當時控制和高分子,電化學及半導體算是十分新的化工領域,陳來助跟著薛康琳教授一起研究與半導體相關的電化學,並以電化學法做控制相關實驗。年輕的薛教授也與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令陳來助受益匪淺。
升研二時,陳來助決定直升博士班。博二時,薛教授再度赴美,臨走前,安排讓陳來助管理一個實驗室,負責實驗的設計、器材採購等工作,為此他跑遍各地加工廠,例如學校的石英管加工廠、三重鎳板加工廠、拆船廢料廠等找材料,其中也包括尋找許多最新多功能的控制器。這個過程雖然辛苦,陳來助也從中學習許多獨立作業的經驗及工程研究分析的能力。
接受5位教授全方位指導
薛教授前往美國之後,陳來助另外找了國內鋰電池專家萬其超教授擔任指導教授,研究雷射原件的長晶模擬。當時,清華已經有無塵室研究室,而且可以運用跨系所的資源,師生們可以進行很多類型的實驗,這對於陳來助的研究很有幫助。由於他的研究與電機所、材料所有關,於是也尋求連振炘、龔正兩位電機系教授跨指導,後來薛教授的老師金德滔教授到化工所擔任客座教授,陳來助亦多次向他請益。陳來助感性地說,前後獲得5位指導教授,是十分幸運的事,讓他的研究範圍可以跨及半導體、電化學、流體力學 、質能平衡、有限元素分析、元件物理等。五位教授中,陳來助對金教授的美式作風印象尤其深刻,上課多以問答對談的方式進行,學生需經常提出口頭報告,對表達及思辯能力的幫助很大。
清華6年,將陳來助的人生劃分為兩個階段,在此之前,他讀書是為了脫貧,在此之後,人生方向明確,不管在學業上或職場上,都在做跨領域的學習與嘗試。他說,直至今日,清華校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仍深深影響著他,對於他的人生觀有著很正面的影響。
• 陳來助於2008年當選清華大學工學院與校級傑出校友,於校慶時接受陳文村前校長頒獎表揚(清華大學化工系提供)
獲得專利王稱號 以開放的心迎接變化
1992年,陳來助順利取得清華化工博士學位,畢業後選擇服六年國防役,參與工研院盧志遠博士所主持的次微米計畫。次微米計畫結束後他回電子所,其後向經濟部提出「深次微米 計劃」,多次拜訪華邦、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大廠,提 出40幾億的科專計畫,並蓋了薄膜實驗室,並陸續邀請16位服國防役研究生以及12位博士來參與,這些全都是跨領域的專業 人士,其中不乏清華學弟。陳來助回憶,當時大家都很有理想及使命感,生產力非常高,前後申請了台灣專利約50件、美國專利約60件,所發表的論文獲得的評價也很高,陳來助也被譽為工研院的專利王。由於成果斐然,1997年陳來助升任電子所薄膜技術發展部經理,並以計畫主持人的身份到國外發表論文,參與技術及管理方面的研發創新計畫。
1999年退役之後,陳來助前往達碁科技擔任製造主管,不久歷經725全台大跳電、921大地震,以及年底的Y2K系統重整等大考驗,所幸均能一一克服。2000年達基、聯友光電對等合併,他成為友達新竹廠區總廠長。2003年初他接掌桌上型顯示器事業單位,2005年轉調製造總部副總,2007年初升任資深副總經理,同年9月受命為總經理暨營運長,隔年由董事會推舉擔任總經理兼執行長,並於2009年1月1日正式上任。在此之前,他於2008年獲得平面顯示器元件獎之「傑出人士貢獻獎」。
回顧這一切,陳有助說,步步高升所面對的挑戰是益加嚴酷的全球化趨勢,小公司逐步整併成大公司、營運亦趨於多元化。面對這種大環境的改變,他始終保持著學習的樂趣,穩紮穩打的讓友達在快速建廠、擴充業務下,維持不錯的成長,並在短時間內晉級國際舞台,創造了台灣在平面顯示器產業上的傲人成績,也展現兩兆雙星產業的經濟效應。
步步高升 不忘母校
可貴的是,陳來助在打拼自己的事業版圖之際,從來沒 有忘記回饋母校。從工研院電子所推出深次微米計劃時,他就開始延攬清華學弟,並積極參與母系的發展,曾經擔任財團法人清大化工文教基金會第三屆董事,多次受邀返校演講,分享寶貴的心得與產業經驗,積極參與化工系系友及電子材料產業聯誼活動,每回化工系教授訪問團來到友達光電參訪時,他也都親自負責接待。此外他也與化工系系友產業聯誼會以及電子所、動機系、化學系多個系所進行建教合作,傑出的表現與對母校熱心付出,讓他於2008年當選工學院以及校級傑出校友。
此後他與母校的交流更多了,不但同時擔任校友會、系友會的理事,2010年還擔任清華企業家網絡協會(TEN)副會長,加強與對岸TEEC的互訪與交流,希望能結合兩校的優勢,推動互利的合作方案。
多年來,陳來助從光電到半導體,從研發到管理,他總是勇於嘗試,挑戰自己的極限,並以此鼓勵學弟妹不要被自己所學綁住,要有創新及移動力。他說,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所闡釋的是天助、自助、人助、助人,也是科技與人文兼顧的精神,就像他的名字「來助」,只要準備好,「成功,便是人生偶然中的必然」。(林瑞珠/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