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創新 挑戰困難
創造無限可能的未來 - 胡定華
【胡定華小檔案】
學歷:
.國立交通大學工程碩士
.美國史丹福大學管理科學碩士
.美國密蘇里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國立清華大學名譽博士
經歷:
.國立交通大學半導體研究室主任、實驗組主任、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工研院電子所所長、副院長
.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旺宏電子、合勤科技、冠華科技、智威 科技、全智科技、美國 Aetas等公司董事長
現職:
.建邦創業投資事業董事長
1970年,胡定華獲得美國密蘇里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後,隨即返台,當時以交通建設為主的十大建設陸續完工,台灣社會內部有股力量正蓄勢待發,醞釀著走出簡樸的農業社會與傳產經濟,朝向高科技業發展。雖然國際政治環境險峻而現實,卻沒有影響到這股活力,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與經濟部長孫運璿,擘劃著台灣經濟的未來,一股充滿機會的氛圍,讓有志之 士躍躍欲試,準備大展身手。胡定華就是其中「準備好」的一位。
30年來,他致力於台灣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的研究發展與推廣工作,促成聯電、台積電等多家高科技公司的成立,更率先開創了國內的創投事業,對台灣高科技業的投資和經營管理及人才培育,造成深遠的影響。
順利取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
祖籍湖北的胡定華,1943年出生於四川成都,後隨父母移居南京,1948年來到台灣。他的求學過程相當平順,1959年考上台大電機系。
畢業之際,同學大多出國留學,他因家庭因素而留在台灣,考上交大電子研究所。他回憶,當時交大師生人數不多,彼此的互動很密切,加上與清大相鄰,兩校課程各有特色並得以互選,對於學習有很大的助益,兩校師生往來也很頻繁。
畢業後他前往美國密蘇里大學攻讀電機工程博士學位,1970年學成後,隨即返台任教於交大電子工程系,此後曾任半導體研究室主任、實驗組主任、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等職,積極推動半導體技術的教學與研究。
胡定華回國之初,十大建設剛剛完成,台灣經濟也進入快速發展期。1973年,政府決定推動電子工業的研究發展,胡定華便向主導該計畫的潘文淵先生毛遂自薦,次年他辭去交大教職加入工研院,負責籌設工研院電子工業研究中心,並擔任電子工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後來電子工業研究中心擴展為電子所之際,他升任第一任所長,三位副所長分別為史欽泰、楊丁元及曹興誠。
此後14年,胡定華在電子所所長與工研院副院長任內,積極推動半導體、微電腦與各類高科技的研究發展,同時加強人才培育、技術移轉與推廣,積極促成國內第一家半導體公司- 聯華電子的成立,此後並陸續推動成立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台灣光罩、智邦科技等高科技公司。
赴美取經 引進半導體技術
胡定華認為,在台灣IC產業發展的歷程中,1976年時自RCA引進技術一事,可說影響最為深遠。當時他擔任計畫總主持人,帶領工研院電子所一批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傑出人才,包括剛從美國取得學位加入電子所的楊丁元,史欽泰、章青駒等人,前往美國RCA公司接受晶圓製造、電路設計,以及光罩製造等技術訓練,同時學習廠務管理、物料管理以及品質控制等經營方法。
如今新竹科學園區獲得東方矽谷美稱,竹科的營收有將近七成來自IC產業,追本溯源,台灣IC產業得以奠定深厚基礎,並帶動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當年胡定華帶領工研院電子所同仁的積極推動,可說居功闕偉。對此,他謙虛地說,這得感念前清大校長徐賢修先生推動成立新竹科學園區,以及清、交大許多教授與同學們的投入,才讓半導體產業在台灣蓬勃發展。
為了增進企業管理的知識與能力,胡定華在1982年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進修,成為工研院赴美取得高階管理科學碩士學位的第一人。胡定華笑說自己是個喜歡創新的人,向來敢做他人不敢做或不願做的事情,1988年他離開工研院擔任美商漢鼎公司總經理,1990年並創立建邦創投,展開創投事業。一路走來,他勇於向未知的領域挑戰,他說道,「很多事情不應該怕困難而不做,沒有困難的事情,趣味性必然不那麼高」。
堅持對清華的捐款承諾
事業成功之際,胡定華不忘回饋社會,2001年他擔任旺宏電子董事長一職時,慷慨允諾捐贈清華大學新台幣3億元,以興建「學習資源中心」,捐贈金額打破了企業捐助單一大學的最高紀錄,一時傳為美談。
他說道,當初會捐出這麼大筆金額有幾個原因,包括當時劉炯朗校長提出的「學習資源中心」計畫具有創新的思維與概念,時代性很強,加上清華也是值得信賴的大學,再者,這棟大樓落成之後,得以讓年輕學子有個更好的資源取得及交換、傳遞的平台,所以當劉校長向他與吳敏求總經理談起這項募款案時,便一拍即合,即便後來旺宏有一段經營走下坡的日子,胡定華始終沒有改變捐款初衷。在經營較不理想的時刻他曾經想過,「如果旺宏真的不行,我會盡力找人湊足這筆捐款。」所幸,不久旺宏便東山再起,加上捐款是依工程進度逐年捐贈,因此這筆捐款從來不曾困擾過他。如今回想起往事,他篤定的說,這證明一件事:「關鍵時刻放棄就沒有,堅持一下就完成了」。
• 為表彰胡定華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的貢獻,清華大學於2002年頒予他名譽博士學位(胡定華提供)
把握機會一次作好 就有可能成功
提起2002年獲頒清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胡定華微笑著 說,劉兆玄前校長曾經對他說,清華提名名譽博士很挑,但提名他的時候,沒什麼人反對。在頒贈典禮上,他以「十六字箴 言」勉勵即將踏出校門的莘莘學子:「以我為主、以客為尊、有人有己,興旺發達」。他希望學生們能夠建立自我價值,服務別人,也要當仁不讓,具備冒險精神,更要把握機會,因為通常機會只來一次,把握機會一次做好,就有可能成功。
他並以自己數十年的精彩歷程來鼓勵清華學子,希望學子們「努力創新作自己」,他強調,「創新,為的就是做自己,行有餘力則提攜後進」。他說道,目前台灣正處於一個轉折點 上,過去3、40年以量產製造為主的核心價值;上對下、講求效率、重視紀律的從屬關係已然改變,面對這些改變,學校的教授、學生都要有終生學習的態度,以便面對未來的競爭與價值的轉化。再者,他希望清華學生不要太計較過去的得失,應多看看未來,這樣才會有創新的動力。至於為錢而活,他認為那是最糟糕的事,生活基本面當然要能顧到,但不要怕任何挫折,年輕人應該勇於嘗試,這樣才可能創造更寬廣、更具無限可能的未來。(林瑞珠/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