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思想.輕鬆自在
從容以待 有趣的事自然來 - 劉炯朗
【劉炯朗小檔案】
學歷:
.臺灣省立工學院(今之國立成功大學)學士
.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碩士、博士
經歷: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美國伊利諾大學教授、香檳校區助理副校長
.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校長
現職:
.國立清華大學「蒙偉民榮譽講座教授」
.集邦科技董事長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34年出生於廣東省番禺縣的劉炯朗,幼年時在澳門就學,爾後來到台灣,1952~56年就讀當時的台南工學院(今之成功大學),畢業後報考清大原子科學研究所獲正取資格,但因同時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獎學金,於是決定負笈美國留學,在美國唸完碩、博士後,執教於麻省理工學院、伊利諾大學、清華大學等,並擔任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助理副校長一職,在美國一待40年;1998年獲清華大學邀請,獲選為第二屆遴選校長(1998年2月∼2002年2月)。由校長職務退休後,獲聘為清大「蒙民偉榮譽講座教授」。
這層機緣,不僅讓清華大學在其4年任期內屢屢獲得遠見雜誌大學評鑑全國排名第一的聲望;也讓劉炯朗的人生在此刻轉了一個美妙的彎,讓他在最擅長的教育之外,開啟了更寬廣、愉快去嘗試許多新鮮事務的視野。
自在訂原則 從容辦教育
「我得感激清華大學給我一個機會,去領導與管理一所如此優良的大學。」提到當初決定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時的心情,劉炯朗感性地說。
在美國擔任教職以及校園行政工作40年的劉炯朗,對於一 輩子都熟悉的高等教育可說相當得心應手,他認為即使國外與國內的教育環境有若干不同,但只要掌握住目的就是要將校園成為「知識的追求、人才的培養」最佳場所的原則來做事情,就能放諸四海皆準。懷抱這樣的心態,劉炯朗於1998年時從容回台上任。
「因為我的整個教育背景與環境讓我隨時自在安適,身心都已準備就緒,因此在心情上就不會感受到困難與失望。」懷抱純然好好辦教育的心態到任,即使上任沒多久後,校園裡即發生一起罕見的刑事事件,以及遭逢生科系部份教師不滿生科院質疑生科系改組教評會的合法性,不受理新教評會的決議,提案罷免院長的風波,劉炯朗總能以平靜的心態、堅定的態度與充分的耐心去處理,因此事件迎刃而解且圓滿閉幕。這些意外絲毫不影響他的心態,因為他知道只要心中堅定有什麼事情 是一定要做的,並且已經周詳地思考過做的方式,那麼只要努力去做,事情自然就會有最適當的結論產生。
開放態度 讓學術環境更完善
劉炯朗管理學校的行政經歷不但卓越,在學術榮譽上更獲得國際的諸多肯定。曾先後當選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IEEE)院士、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傑出會員與傑出教育獎、國際電路與系統學會技術成就獎等等;在國內也獲得李遠哲人才基金會傑出人才獎、中華民國資訊學會資訊榮譽獎章、李國鼎科技講座,以及2000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等,因為懷抱著「只要快樂,求學問何須理由」的心情,讓他在屬於個人的學術專業研究領域裡可以自在盡興地享受追求學問的快樂。 以學者出身的劉炯朗在清華校長任期裡,對於營造一個開放而完善的學習環境自然格外重視。有鑒於網路環境的日益成熟,他配合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NII),在清大積極 推動國家級華文網路教育文化中心,以期與其他大學一起發展網路課程,推動行動學習。認知了台灣科技產業應提升世界競爭力,毅然與其他學者們商討決定在清華大學裡規劃籌設全國第一個「科技管理學院」,成立了科技法律、科技管理研究所和計量財務金融系,2000年時在其任內成立並開始招生,對於清華學子在理論學習外可以實際地銜接社會上的產業趨勢,的確有其獨到的眼光。
除了讓學術環境更完善,與各大學的合作交流也是劉炯朗 所重視的。與交大、中央、陽明大學等合作方案,在他的大力 促成下頗具進展;而兩岸清華以及與北大、復旦、蘇州、蘭州等大學的學術交流及成果,也都頗為可觀,「以開放態度來看待學術交流,絕對是我所樂觀其成的。」劉炯朗知性表示。
矽谷經驗 清華實現
近年來,教育部政策使學校經費日漸短缺,而劉炯朗任內因為向企業大力募款,讓清華得以擁有更多資源以求更完備的建設,也是為清華人所津津樂道的。「理想應與現實應用兼顧,學者不只該在基礎理論上求學問,對於社會與經濟上的發展也應該關心。」在美國伊利諾大學擔任助理副校長期間,劉炯朗就常與矽谷企業配合,不僅讓產學交流保持暢通,在募款上也多有經驗,也因此來到清華之後,也樂於與國內企業保持合作,不僅讓募款更順暢,也極力提昇清華在企業裡的形象。
「募款比談生意要容易得多;因為沒有任何壓力,做起來反而更輕鬆自在。」劉炯朗認為,做生意是商品與金錢的交換、是個人有求於企業,但為學校募款卻全然不一樣,若是為公做事,就不必要覺得不好意思。且不像在美國擔任教育行政者每年都有一筆預算要達成的壓力,在清華擔任校長期間,募款完全屬於自發性的,因此一點兒也不覺得沉重。募捐對校長來說,並沒有公定價格,對企業來說,更沒有責任一定要給, 因此以自在態度、忠實告知的方式與企業交流最好。
• 左圖:1999年畢業典禮暨畢業晚會上,劉炯朗校長與畢業生合照。
• 右圖:劉炯朗校長卸任時,清大學生為他舉辦晚會歡送(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珍藏資料)
直言交心 與企業交流小故事
劉炯朗特別提到幾個募款時與企業界相處的小故事。當初清華要成立科技管理學院時,他便想到應該向企業募捐,來作為學院建設經費,於是他邀請了素未謀面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副董事長曾繁城、清華前校長劉兆玄、沈君山等人一起前往清大的風雲樓用餐,席間大家相談甚歡,當一個小時後、菜快上完時,張董事長說:「劉校長您有事就請直說吧!不用等我們吃第二次飯了。」劉校長明白張董事長實事求是的個性,也心想或許是飯菜不合董事長胃口,為了不讓他在這裡吃第二次飯,於是就忠實而直接地向張董事長提起學校欲成立科技管理學院的計畫,聽完,張董事長就決定捐款一億五千萬元給清大。這就是目前清華科技管理學院大樓,命名為「台積館」之 經過。
第二個故事是向旺宏電子募款的過程,也是如今清華大學即將完成的「旺宏館」的故事。 第一次和旺宏電子當時的董事長胡定華先生和總經理吳敏求先生(現任旺宏董事長)見面的時候,劉炯朗向他們提了大大小小好幾個清華建設的計畫,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興建學習資源中心。
不久,在一個場合中,胡定華跟劉炯朗說吳總經理會找你,劉炯朗不等吳總經理來找他,馬上自動找上門了。聽罷劉炯朗校長的計畫,吳敏求總經理說:「請您說個數字吧!」劉炯朗說:「按照我演算的公式,這個數字是x。」吳敏求說:「按照我演算的公式,這個數字是y。」第三次見面的時候,兩 個人就同意(x+y)/ 2等於3了。
第三個募款故事是關於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兩人有著不同時期成功大學學長、學弟的關係。當天劉炯朗因為前往台北開了一天的會,會議結束已近黃昏,才發現手機裡有十多通留 言,臨時接到一位中研院的朋友電話,說鄭崇華董事長想約碰面,劉炯朗二話不說,立刻訂下當晚在台北福華飯店與鄭崇華 一起用晚餐,席間談及清華發展計畫,立即獲得鄭崇華個人以一億股票爽快贈與。
為人坦蕩且與人為善,劉炯朗因而獲得許多企業知心好友,他內心極為感恩。即使即將卸任校長職務的前一個星期,有幾個機構包括香港信興集團、合勤科技公司等單位,也共捐 了三千萬台幣給清華,對劉炯朗來說這是退休前的賀禮;表示在清華任期的圓滿結束。
• 劉炯朗校長任內向企業大力募款,讓清華得以擁有更多資源建設校園,圖為旺宏電子捐贈清華蓋建學習資源大樓典禮(國立清華大學計算機與通訊中心學習科技組提供)
平易近人 與師生零距離
不只是企業界好友眾多,劉炯朗平易近人的個性,更深深為學生所愛戴,從退休前一刻清華同學自發性在網路上發起留任連署活動可見一斑。劉炯朗在清大網頁首開「校長雜談」專欄,以期與全校師生互動;在校期間,更常在校園裡走動,遇到獨自吃飯落單的學生還會主動攀談關心,「有時學生認不出我,還覺得這位伯伯有些奇怪呢!」劉炯朗提起自己頑皮的個性,也不由得好笑了起來。就是這樣幽默的個性,讓他與學生打成一片,退休前,全體師生以「再見阿朗」活動為他歡送, 讓他深深以身為清華人為榮,心中倍覺溫暖。
校園走一回 世界更寬廣
從美國回到台灣清華當校長的決定,推翻了劉炯朗原本以高等教育行政為一生志業的計畫,擁有更多新奇機會迎向人生的嶄新階段,日子過得比之前更充實、甚至更快樂。
從清大退休之後,他前往香港擔任教授並擔任蔣震基金會秘書長,也前往澳門協助推動科學技術工作,國內多家科技企 業邀請進入董事會,並出任國內唯一DRAM報價資訊平台—集邦科技董事長。擔任校長期間所結識的企業朋友,如今更多變成好友。
學術相關以外的事業也陸續嘗試,出過兩本散文集「愛上 層樓」、「再上層樓」,擔任廣播節目新竹IC之音「我愛談天 你愛笑」的節目主持人,協助非營利慈善基金會工作、舉辦多場非學術性的演講等,生命中更多的事等著他做,他也更樂於 接受如此多彩豐富的生活。
「當自己是一本可以打開的書時,就隨時可以寫入有趣的事件。」抱持開放心態穿梭在知性與感性之間的劉炯朗,樂於享受太陽底下裡發生的所有新鮮事,心情幽默而態度自在,有趣的事自然就上門來。(戴卓玫/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