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君山

 

 

歸真守璞 量才適性

 

為所當為當代人文新典範 - 沈君山

 

 

 

 

【沈君山小檔案】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
.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博士
經歷: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美國太空總署太空研究所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理學院院長、校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提起沈君山校長(1994年1月∼1997年11月),總讓人聯想到「四大公子」,這是一般人對他及錢復、連戰、陳履安等人的雅稱,但他總是呵呵一笑說,這個雅稱不是好話,隱含譏諷的意味。實則,沈君山的風流倜儻,堪稱當代文人之典型。
生於1932年的沈君山,來自浙江餘姚,乃名門世家之後,父母皆為美國康乃爾大學農學博士,父親沈宗瀚為前農復會主委,母親沈驪英專攻小麥配種。如今中國有兩個品系的小麥以人名來命名,其中之一就是以沈母為名,亦即包含九個子品系的「驪英」系列。

 

 

 

獨立思考不隨

從小沈君山就養成了不隨俗的獨立思考與判斷力,這樣個性讓他一生精彩,並總是能在關鍵時刻幡然自我改造,成多采多姿的一生。初台時 , 因年少血氣方剛,經常聚眾打架;來接觸了圍棋,頓悟「用頭腦打架比用拳打架強得多」,於是以「棋橋足籃」在台大度過風光4年,赴求學時又連續3年獲美國圍棋冠軍本因坊銜,回國後還代表國家贏得兩次世界橋牌賽亞軍,當選七次家橋牌選手、十大傑出青年,果真是允文允武的「公子」

擔任清華助領略大師風

沈君山雖非清華畢業,但與清華結緣甚早。當他服完兵正準備出國時,才發現欠學校一筆尾債,需要補修德語課程同一年,政府邀請寓居美國的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來台校,籌建原子爐與原子科學研究所,暫時借用台大教室上課時任台大校長的錢思亮便推薦沈君山擔任清華助教,成了清建校初期,全校四位專職人員之一。他一邊在台大補課,一在清華擔任助教,也順道旁聽清華的課程,因此有機會領略適、吳大猷等大師風采,令他獲益匪淺,曾說「我在這大半年 學到的物理,比大學四年還要多。」一年後,沈君山終於完大學學業,於是束裝赴美,結束了收獲滿滿的清華一年

 

 

 

年輕有規劃新

1957年,沈君山赴美攻讀,而後取得美國馬里蘭大學物學博士學位,先後任職於普林斯頓大學、美國航空太空總署普渡大學,過了15年規律而單純的教學研究生活

1970年代,海外保釣運動風起雲湧,受此愛國思潮影響加上當時清華徐修賢校長的懇切邀請,沈君山辭去在美長聘職,於1973年以不惑之年返台,擔任清華大學第一個學院—學院院長。身為當時最年輕的國立大學院長,卻只領相當於美任教的八分之一薪水,一時被譽為「愛國」典範在回到國內長期服務前的10年間,沈君山曾四度回到清講學,因此對學校並不陌生,此番回國徐校長與他作了充分通,他的任務在幫忙校長「辦學校」,此後25年,他在清華直兼任不同的行政工作。回顧在清華的歲月,沈君山在自傳作了總結,自認對於清大的貢獻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規劃新並推動發展,二是對清華的人文氣息和民主校風的培養

對於前者,清華在台建校之初,重理工技術發展,後來為台灣第一個踏入資訊科學、人文社會學、生命科學和科技律等領域之大學,相關的系所與學院的籌設,沈君山都扮演催生的角色。至於後者,也得從早期說起;當時,學校的教都是學成未久歸國的留學生,年輕有為具備專長;學生則是台頂尖的學子,加上當時中山高速公路尚未開通,交通不便資訊也不如今日發達,清華的校風雖然樸實,難免落入閉塞自大的窠臼。因此,沈君山企思在這方面有所改變,希望加強工科學生的人文素養

 

 

 

• 1993年沈君山當選清華大學第一屆遴選校長,19941月宣誓就職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珍資料

 

 

 

為長遠發展奠定基

要想成為國際一流的大學,當然要有大師級的教授駐校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沈君山擔任理學院院長期間,採用宜之策,不請大師講座,改為爭取剛畢業但程度佳的海外學回清華任教,讓這些活力充沛有幹勁的「小師」為學校增進資陣容

在教學政策上,他十分重視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等基礎課程,因為這些課程是科學的基礎,應該請資深、有驗的老師來教,同時減輕年輕、新進教師的任課時數,讓他有時間多做研究。聯考制度的缺失,讓許多學生在懵懵懂懂情況下,誤打誤撞進了理系,因此在課程的規上,便以大部分學生能受的標準來設計,培養生的讀書興趣,發展個多元性向

院的重要貢獻也包括了度的建立,其一是建立學院所系主管的任期和推選辦法,此後系所主管與院長都經民主方式順利產生;其次則是訂定了教師升等辦法。二者均響深遠,前者對於清華日後整體的民主化更有很大的影響

就前者而言,清華大學退休教授蔣亨進在《清華口述史》中曾提到:「徐賢修校長和沈君山在理學院院長任內把多國外的制度和想法帶回台灣⋯,沈教授任院長的時候把理院所系主管的任期和推選辦法建立起來,徐校長也接受了,對清華整體的民主化有很大的意義。

為求教師升等時有一公平而明顯之相對標準,以減少事上之困擾,沈君山上任後即召開院務會議,於1974年初訂「理學院教師升等評量方案」。此教師升等評量辦法的主特色是,一、教師工作績效應同時考量研究、教學及服務之現。二、研究成果之評量包含所(系)內評量及校外(國外評量。此精神後來被清華其他學院採納,並獲得國內各大學用至今

 

 

 

• 沈君山校長(左)頒贈名譽博士學位予楊寧院士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珍藏資料

 

 

 

清華人文社會學院的推

如前所敘,沈君山希望清華既有地靈,也要人傑,加上友及學生們也希望恢復文學院,於是,先在張明哲校長任內助推動成立中文系、外文系,爾後又設立經濟學系,1984年將3 系合併成立人文社會學院,並延請著名的台大教授,亦即人學家李亦園來擔任第一任院長。籌備期間,由沈君山擔任籌委員會主任委員,使得清大向完全大學的目標邁進一大步在此之前,沈君山已在學校推動一系列通識教育課程19821984年推動人文社會學院的成立之後,便由人文社會學院負責學校通識教育課程的策劃與督導,並編輯清華學報,時成立人文社會圖書館。數年之後,又籌劃成立生命科學院同時讓這些學院融入清華特有的自由學風,確實有效提升學的人文氣息,清華始由理工學校發展成注重通識,並具人文息之完全大學

 

 

 

價值系統的建民主制度的確

沈君山雖曾於1988年短暫入閣出任政務委員,並未停止職,他並於1993年當選清華第一屆遴選校長。擔任校長期間他最重要的貢獻是推動清華大學組織規程二次修訂事宜

梁秀賢於《話說清華》文中指出,1988年沈君山擔任理院院長時即主持清大組織規程的首次修訂。那一年,劉兆玄長委請他擔任清華大學組織規程首次修訂召集人,開始進行草,於19894月獲得校務會議通過。在該次的修訂重點中,照美國大學所採用的教授分級制,新增具有博士學位者聘任「助理教授」,並明文規定,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六年獲升等就不再續聘。此外,也增訂了「專業教師」制度,讓有高學歷的專業人士可以前來大學校園授課

沈君山當選校長後,鑑於立法院通過的大學法條文與教部送審的草案有許多改變,清華之組織規程有必要再修訂,1994年他委請物理系資深教授蔣亨進負責清華大學組織章二次修訂事宜

梁秀賢指出,清華組織規程曾歷經三次修訂,然比較大的變革均於第二次修訂時完成,這些重大的變革包括,以高高在上的「訓導處」改為處理學生事務的「學務處」;訓教官則以服務學生為主,續留校內。此外,校長遴選徹底文化,行政單位主管與教學單位主管產生辦法,以及升等、任、淘汰、退休等教師權益都明文規範在內

此次的修訂,可說具體實現了沈君山的理想,即建立學的教學、研究為最高價值,讓學術成就高的人有發言權,而是讓學校的主管或官僚體系主導,這對於確立校園民主價值及未來落實校園民主,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礎。2002年中國天學會祝賀沈君山70歲生日並頒贈象徵最高榮譽的「張衡特殊獻獎」,清大副校長陳信雄致詞以「價值系統的建立,民主度的確立」具體描述沈君山對清大校園民主化的貢獻

 

 

 

為所當當代知識分子典

學術是沈君山的本行,棋奕是他的專長,政治則是他一子關心並多所著墨的事務,有其膽識與遠見,並多次充當台「朝野」調停人。例如當年陳文成墜樓事件發生之後,他在大即發表了一篇計算落體速度的文章,引來一陣嘩然;美麗大審期間,則直接向蔣經國提出「不宜流血」等諫言。其後他協助林義雄的妻女赴美,後來又為保釋林義雄而努力。待戰結束之後,他則穿梭兩岸,為雙邊政治、文化、學術交流出貢獻。在他擔任清大校長任內,與北京清華展開聯繫合作二校校長互訪,並促成橋棋賽(橋牌、圍棋),延續至今

沈君山灑脫的性格也反應在官場的進退上。1988年他入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隔年即因內閣改組卸下職務,記者訪他時,他卻坦然以對:「政壇正如一盤棋,每個人都只是一棋子,有需要時便被擺上棋盤,時機不對時便被換了下來。就是這一份豁達,讓他在退休之後,即使三度中風,仍然認體驗人生晚景的每一種滋味,並對此後生涯規劃定下「作我能,愛我所作」的原則。在邊回憶過往,邊寫自傳之餘,他擔任科技管理學院諮詢委員會召集人,校友會理事長等職,時積極參與藝文公益活動,延續他「歸真守璞,量才適性」人生。(林瑞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