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忠

 

 

盡心盡力 謙遜自持
 

盡忠職守 為清華奠基 - 陳可忠

 

 

 

 

【陳可忠小檔案】
學歷:
.北京清華學校畢
.美國耶魯大學學士
.芝加哥大學碩士、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

經歷:
.國立編譯館館長
.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理學院院長
.國立清華大學教務長、代理校長、校長

 

 

 

從擔任國立清華大學研究院籌備處主任起,陳可忠校長(1962年5月19日代理校長∼1965年1月真除∼1969年7月4 日退休)在清華服務了13年,這段期間,清華逐漸開展,奠定規模,這不但是他人生中至為重要的一段時光,對清華也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陳可忠於1920年畢業於清華學校,獲公費資送美國留學,1926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國立編譯館副館長、館長等職務,期間並全力參與化學名詞譯名編訂,為傳播外國先進科學知識和技術打下良好基礎。1948年陳可忠辭去中山大學校長職務轉赴台灣,受聘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後出任理學院院長。

 

 

 

擔任籌備處主盡心盡

梅貽琦校長的學生無數,自清華畢業的傑出校友更是多勝數,當年梅校長決定在台建校時,為何聘請陳可忠擔任籌處主任與教務長

陳可忠是清華畢業校友,獲得美國博士學位,又曾任中大學校長,是社會上有名望的人,從這幾方面來說確實是恰的人選。清華校友黃中孚曾在「紀念陳老大哥百年回憶」文提及,1948年陳可忠臨危受命擔任中山大學校長,在各地學不斷之際,他穩健領導中山大學,學校一片風平浪靜,頗受校長的稱許。由此事可知,優異的領導能力或許也是梅校長攬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19561月清華籌備處在台北成立後,梅校長旋即邀請陳忠擔任籌備處主任。之後梅校長赴美,前往接洽清華基金利之劃撥問題,洽購儀器圖書,以及延聘師資等,國內有關新校區籌建工程、招生與安排課程等事宜即由陳可忠負責

1957年清華在新竹上課後陳可忠轉任教務長,辭去師大職。當時梅校長對外公務上很忙,在台北的時間較多,陳可擔任教務長,每日到校處理一般問題,對學生照顧有加。清1屆畢業校友林多樑回憶,學校初創時,有幾位學生是流亡生,沒有家庭經濟上支援,可忠師為此與校長商量安排工讀會。此外,第1屆研究生畢業後大家都選擇出國讀書,雖然皆得美國大學獎學金資助,但旅費仍是一大負擔,於是陳可忠與校長商量,由清華基金貸款,讓隻身在外的同學不必為籌機票等巨款傷腦筋

 

 

 

為清華奠建立理工特

按照清華復校籌備委員會的決議,希望清華初期設置三研究所,且優先籌辦原子科學研究所,然而梅校長對於設置個研究所的目標一直有所保留。趙賡颺曾在「協助清華復校憶」一文中提及,梅校長考量原子科學的前途深遠,可能需無限財力與時間,此外師資延攬不易,對於籌辦三個研究所始終頗多顧慮,雖不曾直接拒絕,自始至終並不曾點頭答應即使後來他兼任教育部長甚至病危時都堅決不考慮

1962519日,梅校長病逝於台大醫院,陳可忠奉教育部令以教務長代校長。或許因學校各方面逐漸上軌道,陳可忠掌校後,也加快了建校腳步,領清華逐漸發展理工方面科系。1963年清華成立數研究所,1964年恢復大學部,到1966年先後設置核子工程、學、物理和化學四個學系。此外,期間陸續成立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並設立物理研究所博士班。至19697月陳可忠准退休之際,清華大學已發展出44所,為日後建立理學院工學院奠定良好基礎

 

 

 

• 19566月,新竹縣政府撥贈清華土地冊,由朱盛淇縣長的主秘韓仙溥親自送清華大學陳可忠先生代表梅校長接受(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珍藏資料

 

 

 

舉辦數學講習培育科學人

清華大學初創之後,因經費有限,教師薪資條件比不上美各國大學,要延攬我國在歐美學有所成的學者回台服務相困難。1961年,徐賢修回台講學時曾向陳可忠建議,「目前美教授的薪金相差十多倍,邀請在美國已有成就的學者歸國做比較長期、半年或一年的講學是不容易的。但是利用暑期邀請學人領導講習會(Seminar),大有可為。

清華剛籌設數學研究所時,數學所所長李新民也提出類看法。他建議,日本教授待遇不高,且日本距離台灣甚近,需旅費不多,建議陳可忠從清華基金撥款,支持由日延聘數教授前來講學;另建議於次年夏天,在清華舉辦暑期講習班延聘我國在美教授回台做短期講學。為解決暑期講習班之經問題,陳可忠親自向亞洲協會(Asia Foundation)爭取經費助,順利地在1963年在清華大學開辦

講習班延聘3位極有聲望的旅美學者擔任講員,分別為美賓夕法尼亞大學數學教授楊忠道博士、美國西北大學數學教樊畿博士、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機械及土木學院院長葉玄士,為期八週的課程,每人每週講授6小時,共講48小時,學相當於在研究院正規教育中修習三學分的課程

該次的清華數學所暑期講習班獲得空前的成功。原定招20名學員,但各學術機構申請參加的人極為踴躍,最後總計引了近170人參加

當時國內數學師資非常貧乏,清華大學數學研究所一次美國聘請三位一流的中國學者回國講課,講習班對象為各大教師及研究生,對提升國內科學研究風氣與加強數學教學師素質有相當大的幫助。此外,國內學人給予的熱烈反應也引海外學者的共鳴,對於日後促成更多學人回國貢獻所學更有面的幫助

鑑於清華暑期數學講習班成果豐碩,第二年亞洲協會仍續支持,並決定擴大由清華與中央研究院、台大合辦,定名「暑期科學研討會」,共分為物理、數學與生物3組。1965時,研討會更擴大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與工程5組。講會直至1971年方停止舉辦

 

 

 

促成中研院物理所與清華合

陳校長對清華的另一大貢獻,是在當時困難的情況下,成中研院物理研究所與清華合作,對此,徐賢修校長特別許,「此項合作是德國Max Planck研究院與大學成功合作模式第一次在台灣實現,意義深遠。

鑑於清華物理學專家之缺乏,物理學研究需款甚鉅,陳忠於代校長期間,於19629月參加國際原子能總署在維也納開之第六屆常會後,轉赴加拿大沃太華(Ottawa)會晤吳大先生,商討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與清華合作事宜。當時陪陳可忠前往的林多樑指出,兩位師長相談甚歡,並獲得極為要的結論,兩人同意物理新聘人員與清華合聘,中院將協助清華原子科學研所充實物理實驗設備,但有權仍屬於中研院物理研所,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應清華要求,對原子科學究所之研究生,給予教學研究指導方面之協助,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之一切設備,則中研院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使用

林多樑也指出,這項合作協議促使了王唯農與林爾康兩教授持續在清華主持加速器核物理研究,前後長達十餘年,清華也得以建立低溫物理實驗室

坦白說,台灣當時的經濟條件不如現在,科學研究經費籌措比今日困難許多,合作使極為有限的財力發揮最大的效用另一方面,陳可忠與吳大猷能排除門戶之見積極推動合作這樣的胸襟與遠見不但難能可貴,更為學界留下最佳典範

 

 

 

• 陳可忠於校慶典禮致詞(國立清華大學書館珍藏資料

 

 

 

辛苦耕桃李滿天

從來台到退休,陳可忠於教育上費盡心力,尤其長達13奉獻給清華,辛苦耕耘所播下之種子,成果豐碩

單以數學領域來說,清華成立數學研究所時,全國11校院數學系教師中有碩士學位的不及15人,在其任內6年裡,清華即就了38位數學碩士,對國內數學教育有深遠影響。現今各大專院之數學博士人數,更如前清華數學所所長李新民所說,「百餘倍30年前」。清華與師大數學系所之畢業生,不但多人當選大學之學院院長、副校長、校長等職務,現任或曾任研究所所長者,多五十餘人,獲得國內外崇高學術榮譽者更是所在多有。李新民為,若非陳可忠之高瞻遠矚,在清華設立數學所並全力支持,則灣數學界恐難有今日之蓬勃發展。(何乃蕙整理